全國咨詢熱線:
18838077219聯系熱線
《活性炭分類和命名》GB/T 32560-2016 是關于活性炭分類和命名的國家標準,旨在統一活性炭的分類方法、命名規則及標識要求,為生產、貿易和應用提供規范化的技術依據。以下是該標準的具體內容和重點:
該標準適用于所有類型的活性炭,包括煤質活性炭、木質活性炭、果殼活性炭等,涵蓋氣相吸附、液相吸附及特殊用途活性炭。
活性炭的分類主要依據以下兩個維度:
按原料分類:
煤質活性炭:以煤為原料生產,適用于氣相吸附(如空氣凈化)和液相吸附(如水處理)。
木質活性炭:以木材為原料生產,主要用于液相吸附(如飲用水凈化、食品脫色)。
果殼活性炭:以椰殼、核桃殼等為原料生產,具有高強度和吸附性能,適用于高要求的液相和氣相吸附。
其他原料活性炭:如石油焦基活性炭、合成樹脂基活性炭等。
按生產工藝分類:
物理法活性炭:通過高溫炭化和活化(如水蒸氣活化)生產,孔隙結構發達。
化學法活性炭:通過化學藥劑(如磷酸、氯化鋅)活化生產,具有特定的表面化學性質。
活性炭的命名采用“原料+用途+形態”的結構,具體規則如下:
原料:標明活性炭的主要原料,如“煤質”“木質”“椰殼”等。
用途:標明活性炭的主要應用領域,如“凈水”“脫色”“空氣凈化”等。
形態:標明活性炭的物理形態,如“顆粒”“粉末”“柱狀”等。
示例:
煤質凈水用顆?;钚蕴?/a>。
椰殼空氣凈化用顆?;钚蕴?/a>。
活性炭的標識應包括以下內容:
產品名稱(按命名規則)、原料類型、主要技術指標(如碘值、強度、水分等)、生產廠家信息、生產日期和批次號。
《活性炭分類和命名》GB/T 32560-2016 通過規范活性炭的分類方法和命名規則,解決了行業內命名混亂的問題,為生產、貿易和應用提供了統一的技術語言。標準明確了活性炭的原料、用途和形態分類,使產品標識更加清晰,便于用戶選型和應用。該標準的實施有助于推動活性炭行業的規范化發展,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。